奶山羊是乾县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乾县县委、县政府抢抓全省培育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发展机遇,健全完善良种繁育、动物防疫、饲草饲料、技术服务四大体系,努力构筑优质、安全、高效、和谐的奶山羊产业发展格局,先后被评为“中国羊奶城”、“陕西省奶山羊产业发展示范县”,农业农村部“关中奶山羊优势特色集群项目实施县”。奶山羊产业成为乾县继现代果业、设施蔬菜后富民强县又一重要农业支柱产业。


(相关资料图)

辞职回家养羊年入20万,看看乾县有哪些利好政策

放弃工作回家养奶羊,去年纯利润20万

近日,记者来到乾县梁村鑫晟奶山羊养殖场,这家养殖场是杜宁和张云勃夫妻二人办起来的。丈夫张云勃说,他之前在西安一所学校的后勤上上班,工作还算稳定。由于同事们都喜欢喝附近一户村民家的羊奶,他偶然得知,这位村民卖羊奶的收入是自己的几倍,便生出了养奶羊的想法。“2013年,我买了几只奶羊送到乾县老家,让我媳妇先养着,学习积累一些养羊经验。经过三年发展,随着家里养羊数量不断增加,养羊的收入已经远超我的工资收入,我便辞职回家,陪着媳妇一起养羊。2019年,我流转土地建设了新羊舍,目前养羊180多只,其中产奶羊100只,除去饲料等费用,去年的纯利润在20多万。” 张云勃说,为了扶持奶羊养殖户的发展,他盖圈舍时,乾县农业农村局还给了他10万元扶持资金。如今,他的羊奶也不用担心销路,会直接被优利士乳业收走。

陕西德昱邦众养殖有限公司的老板唐彦兵是个80后,今年刚盖了新圈舍,目前养羊100多只。他以前是跑货运的大车司机,由于生意不好,从2017年开始转行养羊,刚开始羊养在家里,但几十只羊实在放不下,便于今年修建了新圈舍,政府也给他补贴了10万元。“我的圈舍修的大,到明年我计划将养羊规模扩大到500只。养羊其实也不是很累,几个人就能忙活过来。现在政策扶持力度很大,羊奶销售也不用发愁,养殖户只要精心管理饲养就好了。” 唐彦兵说。

引进澳大利亚原种及二代种公羊共3600只

据了解,奶农的羊奶都是运到了乾县境内的陕西优利士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种植、养殖、研发、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是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建有中国首家奶山羊博物馆、全国羊乳行业第一家“休闲观光牧场”、为“世界羊乳加工样板工厂”、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公司年设计处理奶粉2.5万吨、日处理鲜羊奶200吨,2021年实现产值6.9亿元,产品有婴幼儿乳粉和成人配方羊奶粉两个系列80个品种,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

据了解,以奶山羊养殖、良种扩繁为主的陕西乾首奶山羊育种有限责任公司也实力雄厚。公司经理苏振虎介绍,该项目设计存栏奶山羊3万只,培育5万枚优质胚胎,两条巴氏奶生产线和一条羊酸奶生产线,总投资1.3亿元, 其中一期9000万元,二期4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带动从业人员千余人。项目一期2018年10月6日开工,2019年3月8日正式投产。

企业自落地乾县以来,得到了乾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先后列为“陕西省千亿级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和“关中奶山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单位。今年7月,公司分六批从中国目前最大的奶山羊良种繁育基地--甘肃伟赫乳业集团(中环牧业公司)引进澳大利亚原种及二代种公羊共3600只,品种含莎能、阿尔卑斯和吐根堡三种种羊,种公羊存栏量达到全省第一,目前所有种羊正处于隔离观察期,羊只生长状况良好。

奶山羊总存栏由不足1万只发展到13.42万只

乾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亚军介绍,乾县养殖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22年3月,全县千只以上奶山羊规模养殖场12个,设计规模100只以上奶山羊养殖场(小区)、家庭牧场147个,存栏500只以上的奶山羊养殖专业村10个,30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大户约2160户。奶山羊总存栏由 2017 年前的不足1万只发展到13.42万只,日产鲜羊奶由6.1吨增加到74.1吨,在中国奶山羊养基地县25强中排名全国第7名。全县从事奶山羊养殖、饲草、兽药、运输、疫病防控等全产业链人员1.68万人,全产业链产值9.67亿元。

“我县紧紧依托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项目和奶山羊优势特色集群项目中省资金,落实奶山羊扶持政策,2018年以来共培育奶山羊全产业链实施主体80个,重点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疫病净化、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及优利士万吨液态奶生产线、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知名品牌培育。截止2021年底,共兑付奶山羊产业奖补资金850万元。”赵亚军说。

据了解,乾县通过个体养殖、入股分红、种植饲草、转移就业等方式,全产业链发力,努力把奶山羊产业打造成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有1400多户的贫困户通过养殖奶山羊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目前,乾县正在按照全产业布局、循环式发展、集群化推进的方式,推动“3+X”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把奶山羊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纽带,推动奶山羊产业进一步发展。

华商报记者 杨宁

推荐内容